【提醒】注意:玉米品种观摩,强调“轴细”是误区!

2020年08月27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些玉米种子厂商特别热衷于炒作果穗的“轴细”。

也许,是他们的品种“太赖”,找不到“卖点”而不得不这样宣传而已。
因为,某些人强调“轴细”,涉嫌故意歪曲事实:
“轴细”不等于“籽粒长”;
“轴细”不等于籽粒排数多;
“轴细”等于单穗籽粒重量多;
“轴细”不等于抗逆性强而稳定高产……
据东北区域的玉米种业界达人杨大海先生坦言:当前审定的玉米品种“同质化”太严重,真正好的玉米品种比例不到“百分之一”。(见下图)

微信图片_20200827124944.png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很多玉米品种,基本上就是“仿制品”或者“山寨品种”,很大一部分玉米品种几乎没有“自己的优点”,说狠一点就是:“一部分玉米品种,没有存在的价值”。   


但是,这些种业公司,再赖的品种也要“卖出去啊”,不然,这些种业公司的利润怎么办啊?
根据“二八定律”,总有一基层经销商“很傻很天真”,或者说“秦桧还有三个朋友” 呢,于是,没有真正优良特性的“伪科学玉米品种”每一年都会粉墨登场的。
于是,所谓的“轴细”成为了一些玉米品种的“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玉米品种“轴细”仅仅是一个特征而已。与品种的抗逆能力无关。
玉米棒子“轴细”,多细为好?
说一句极端的话:玉米棒子轴细如1根筷子粗细,好不好?——你肯定说不好,对不对?因为这样的“轴细”,却没有几排玉米籽粒啊!
对。
玉米产量来自果穗(玉米棒子)。
玉米棒子的产量,来自籽粒多少和籽粒重量。
和你鼓吹的“轴细”有半分钱关系吗?!
好吧,下面几个例子,咱们验证一下这个问题:

例子一:图中这4个玉米品种,“轴细”应该算是可以了。



微信图片_20200827124949.png



12排籽粒或14排籽粒的玉米棒子,肯定是“非常轴细”的。可是,这样的玉米棒子,一个果穗的籽粒重量也会少的非常可怜,对不对?



也许有人会辩解:小棒子玉米品种,靠的是“耐密植”获得高产。但是,你只想到了其一,你却没有想过其二、其三:


因为,你靠密度获得高产,请问,玉米苗从1厘米的玉米苗到200~300厘米的玉米成株,“玉米植株”两三百倍的增长量,是不是水分、养分和光合作用的结果?
同样一株玉米秸秆“长起来”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基本相当,但是,这一株玉米的玉米棒12排籽粒、14排籽粒、16排籽粒、20排籽粒、24排籽粒、28排籽粒,哪一个更回报率更大呢?
“轴细”的小棒子型品种,基本上根系不会太好。因为,如果根系非常发达,吸收土壤深层肥水能力强,肯定能长出18排粒到28排籽粒的大玉米棒子(大概率上讲,籽粒排数约多,根系越发达,由此也抗旱抗倒耐涝耐瘠薄耐盐碱等抗逆能力很强)。
下图,左边这个20排籽粒的果穗,相比右边那个12排籽粒的果穗,哪一个籽粒更长?哪一个单穗籽粒更多?哪一个单穗籽粒更重?


微信图片_20200827124953.png


例子二:马兴林博士多年调研证实,玉米高密度并不高产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兴林博士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以及东北两个玉米区域的多年地科学研究,玉米亩密度5000株并不高产,因为其产量“顶多”≈(约等于)亩密度3500株的产量。但却遭受倒伏等减产减收的很大风险。


微信图片_20200827124957.png


另外,你再想,亩密度5000株相对亩密度3500株,是不是高密度玉米需要1.3倍以上的水分和1.3倍以上的养分和1.3倍以上的光照条件“才能维持”(肥料有报酬递减率,密度过大导致通风透光性差=空秆率高)?


也就是说,你增加了1/3的密度,必须增加1/3以上的肥水才能维持玉米植株正常的肥水需要,但是密度过大造成的“通风透光性差”却无法改变,或许只有提早生育期10天左右可以缓解(李少昆博士观点,籽粒机收的密植品种应该提早7~10天的生育期)


微信图片_20200827125001.png


例子三:河南省农科院郭书磊博士科研结果证明,玉米高密度“十密九倒”


玉米高密度种植,倒伏率增加88.51%且减产。而且,据尚虎山助理研究员科研结果认为,干旱地区玉米密度增加,增产不明显,但茎秆偏细,抗倒性降低,稳产性减弱。


微信图片_20200827125005.png


另外,河北北方学院田再民博士研究证明:“亩密度增加1000株,倒伏率提高23%”。



例子四:青岛农业大学许莹莹硕士研究证明,单株增产潜力30%以上的品种,相对更加抗倒


青岛农业大学许莹莹硕士认为,单株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增产率31.99%)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


河北衡水和沧州地区流行在田间直接卖果穗,18~28排籽粒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3500~3700株,最大玉米湿穗1斤以上,平均400克~450克一个,亩收入1150元~1300元左右。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更符合种植户的利益呢?


微信图片_20200827125008.jpg


也就是说,你种植3500株的效益大于亩密度5000株时,又何必“小棒子密植”呢?




总结:



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实例分析,咱们可以知道,玉米密植与高产无关(所谓的密植高产典型,更多的只是多施肥多浇水的人为的结果)。
“轴细”的小棒子品种,所谓的密植“仅仅小棒子品种维持不减产”或者“密植要在早熟的条件下,才可以实现理想的籽粒机收”(也就是说,某个“小棒子”品种再增加密度,如果不能早熟,也实现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籽粒机收)
玉米品种观摩时,过于强调“轴细”的品种,无非是掩饰这个品种的棒子小和籽粒行数偏少的一个借口,而且这个品种根系不好,抗逆抗灾方面也没有优势可做为“卖点”,只能强调“轴细”了。
作者的本文无意针对某一个品种,只是告诉更多人不要陷入误区而已。小穗型玉米品种也有很好的品种,比如河南省十年前审定的“德单5号”,虽然14排籽粒,但是这个品种的“卖点”是抗锈病。又如2020年最新审定的河北品种“洪雨7号”,抗旱和抗倒能力突出,而且密植不秃尖,稀植棒子更大(同一地块22排籽粒,26厘米长果穗,比对照品种一个果穗长9厘米、多6排籽粒),籽粒长度1厘米左右,单穗鲜重500克左右。非常适合河北田间直接出售果穗。因为,抗逆能力好才是真的好!


微信图片_20200827125012.png


另外,当前一些鼓吹“高产品种”的玉米品种,也有试图遮盖品种抗性不强的企图
:因为,当前审定非特用玉米品种都是高产品种,几乎所有品种都是比对照品种增产“几个百分点”而已!——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品种的产量“都差不多”!


你要不信,你看看鼓吹“高产品种”的某个品种的审定公告,亩产量和增产率很是“稀松平常”。
高产典型的地块,基本都是大量肥水的结果,与品种无关。如果某个品种优良,敢不敢再同一块和其它品种“不施肥,不浇水”对比一下?
戴景瑞院士说过:抗性,就是产量!——一个真正的好品种,必定是在“三抗四耐”(抗旱,抗病,抗耐,耐涝,耐瘠薄,耐盐碱,耐高温)方面有所突出表现,言而总之就是9个字:活秆成熟,耐密又耐稀!
因为,只有在抗逆方面有上等表现的品种,才能在“别的品种越减产时越增产”。
请记住,同样的肥水条件下,啥品种都不会太高产(因为“高产”的影响因素至少在10个以上:肥,水,病害,虫害,倒伏,早衰,干旱,雨涝,盐碱,瘠薄,高温热害等);更多的只是在某一些品种“抗逆性不强”减产严重时,才凸显了“抗灾能力越强,越不减产(相对增产显著而已)”。





上一篇: 不畏酷暑,迎战“高考”,我们必上“985”

下一篇: 深切哀悼!袁隆平院士逝世